蒸壓加氣混凝土源于歐洲20世紀30年代,自20世紀60 年代引進以來。經過50年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中國960萬km2土地上遍地開花。獲得了極大發展。據估計,至2012年全國建成不同生產規模,不同技術層次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線1500條,總生產能力在2億m3以上,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國和使用國以及技術裝備出口國(另一個是德國)。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線數量及生產能力和每年產量已遠遠超過世界各國的總和。蚌埠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磚廠家 蚌埠加氣塊
蒸壓加氣混凝土在中國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 初創階段
從1958年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室列題開展加氣混凝土研究至1985年用中國自主研發的地翻切割機建成11條年產10萬m3生產線為標志。
這一階段開展了大量蒸壓加氣混凝土配制技術(包括各類配方、工藝)研究,產品性能測試;設計、應用、施工技術及各項標準、規程的編制,以切割機為核心的成套技術、裝備研發;專用材料(包括銀粉、鋼筋防銹劑、穩泡劑等)生產供應,組織出國考察、國外專家來華技術座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并消化吸收;初步建立了中國蒸壓加氣混凝土工業體系,為蒸壓加氣混凝土在中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物質、市場基礎。
2 推廣階段
從20世紀80年代至2000年,這期間建成不同規模、不同技術層次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線近200條,形成生產能力1500萬m3,在國內形成一定規模和產生一定影響。這一時間受建筑結構體系的制約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影響,生產企業規模普遍偏小,5萬m3/年以下生產線占60 %,10萬m3/年以下生產線占90 %。工藝、技術裝備普遍落后,多以人工磅秤計量,人工鋼絲切割的手工作坊生產為主,規模超過5萬m3/年的生產線多使用國內研發的各類較簡易切割機,企業產品質量普遍不高,市場應用仍然較慢。這段時間,切割機研發處于活躍期,成為這一行業發展的中心。
3 迅猛普及階段
2000年~2012年是中國加氣混凝土大發展時代,生產線數量迅速增加,遍及各省、市、縣,年產量大幅增長,產品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被市場逐步接受。蒸壓加氣混凝土已成為這一時期僅次于燒結磚的重要墻體材料,為這一時期墻體材料革新和建筑節能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蒸壓加氣混凝土工業的裝備體系進一步完善并獲得更大的發展與進步。從事蒸壓加氣混凝土裝備制造的企業超過百家。其中,僅切割機供貨商就在50家以上,蒸壓釜生產商也達30家 ~ 40家。